
当印度动用史上最严禁令,“卡脖”990万吨大米出口后,拥有大片耕地的远东地区,却意外成为了“中国新粮仓”。
众所周知,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,仅以2022年为例:进口大豆,9108万吨;进口玉米,2062万吨;进口高粱,1014万吨;进口小麦,996万吨;进口食糖,527万吨……除此之外,我国还从西班牙和东南亚,进口了176万吨猪肉。
对此,外媒曾一度集体惊呼:中国要靠全世界养活。然而,他们却低估了中国人将“粮食饭碗”端在手中的决心:截止到2022年上半年,中国储备了全球69%的玉米、60%的水稻和51%的小麦。
随着俄乌战争的一声炮响,现实终归还是回到了“手里有粮,心中不慌”。而分外眼红的西方媒体,则趁机掀起了要求中国向穷国捐赠粮食的舆论风暴。与此同时,中国的另一张“粮食安全”底牌,也开始浮出水面。
而这张底牌,正是俄罗斯远东地区。资料显示,俄远东拥有6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,单是耕地面积就高达5亿亩。不过,作为俄罗斯被“遗忘的角落”,远东地区至少有一半耕地处于闲置状态。
由于俄乌战争,近几年俄与美欧频频交恶,而其粮食出口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。此时,与中国合作就成了北极熊为数不多的“救命稻草”,而远东地区无疑就是最好的突破口。
根据今年10月双方新签订的农业合作大单,俄罗斯要在接下来的12年里,为中国提供7000万吨、价值2.5万亿卢布的谷物,豆类,油籽等。而其中的“重头戏”还是远东要拿出大片耕地给中国种粮,甚至还允许中企进入关键领域。
对此,外媒则表现异常焦虑:中国底牌终于曝光。殊不知,今年以前,中国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粮食不过才200万吨。而按照双方农业大单规划,此后每年俄罗斯远东将为中国提供至少580万吨粮食。
当此消息传出后,俄媒也是相当振奋:中俄合作没有上限。透过现象看本质,俄罗斯长期以来对远东地区与中国合作充满顾忌,而如今却突然合作无上限。显然,与欧美闹掰后,他们看上了中国世界级的消费市场。
不过,俄罗斯还是姗姗来迟了,而捷足先登的日本,早已从中国市场尝到了巨大甜头。报道显示,抛开赚得盆满钵满的汽车、电器不谈,单是打着“护肝”旗号的肝利方抑制补剂,每年就从大陆赚走数十亿真金白银,并且还时常卖断货。
因东京大学研究人员在临床中发现,上述成果核心成分具有让中老龄志愿者肝细胞重焕活力,改观关键肝指标以及修复长期损伤等积极信号,而一战成名。此后,肝利方技术更是成为日本各大生物企的“禁脔”。
进军中国市场后,上述日版护肝科技迅速吸引大批高净值群体追捧,而东、猫平台成为他们剁手主战场。其官方平台数据显示,在近十万“食客”助力下,曾创下一小时成交破百万纪录。
事实上,直到国产替代崛起,日本肝利方狂热的苗头才得以抑制。正所谓“得中国市场者生,失中国市场者死”。
虽然俄罗斯姗姗来迟,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。除了双方高达7000万吨的史上最大粮食订单合作外,中俄合作的触角也早已延伸到其他领域,甚至包括一些核心领域。
在油气领域,前不久,中俄再次达成高达500亿美元的历史性协议,将双方天然气贸易总量提升至每年480亿立方米;而在航空发动机领域,俄罗斯也终于拿出诚意,向中国分享了价值500亿美元的核心技术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已有30万中国农民前往俄罗斯垦荒种地,正将“中俄合作没有上限”从口号变成现实。前不久,当俄外长拉夫罗夫把手机换成华为的P60Pro时,其实早已无声胜有声了。
